- 张文倩;王冬霞;王厚山;张荣;尹承苗;刘宇松;毛志泉;
为了探明苹果与梨换茬栽植是否可行,本试验以溴甲烷熏蒸的老龄苹果园土壤与老龄梨园土壤为对照,研究老龄苹果园土壤与老龄梨园土壤分别对换茬杜梨幼苗和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理化特性及其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老龄苹果园土壤溴甲烷熏蒸处理相比,老龄苹果园土壤直接栽植杜梨幼苗,其株高、地径、鲜重、干重及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丙二醛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真菌数量升高,细菌数量降低,有害菌属丰度升高;老龄梨园土壤直接栽植平邑甜茶幼苗,上述各指标的表现与老龄苹果园土壤直接栽植杜梨幼苗趋势相同。综合看出,苹果与梨不适宜直接换茬栽植,需对土壤进行进一步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与梨换茬栽植及果树轮作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v.57;No.408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欣欣;李笑非;孟汇然;钟道君;马青平;郭尚敬;
为比较低温胁迫后4种竹子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评估不同竹子的耐寒能力,并为耐寒竹子的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本试验设置4个温度(0、-5、-10℃和-15℃)胁迫处理,研究其对4种竹子(斑竹、紫竹、罗汉竹和苦竹)上、中、下三部位叶片的叶绿素(Chl)含量、相对电导率(REC)、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研究叶片生理指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不同竹子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整体上看,4种竹子不同部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或趋于平稳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SP含量多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部位叶片的耐寒性不同,斑竹的上部叶、紫竹的下部叶、苦竹和罗汉竹的中部叶相对各自其他部位叶片耐寒性较差。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的载荷值较大,三者在低温胁迫下竹子生理活动变化中的效应大。选取4种竹子不同部位叶片的7个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斑竹>紫竹>罗汉竹>苦竹。该结论可为4种竹子的科学栽培和不同部位叶片的抗冻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57;No.408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威;王欣楠;魏宁;邵会欣;罗金蕾;黄双杰;赵亮;
为探明不同品种茶树发芽期新梢芽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以信阳10号为供试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试验,研究茶树发芽期经历常温(25℃)→低温(0℃)胁迫24 h→常温(25℃)48 h过程中,低温胁迫(DW-0℃处理)及恢复常温后(HF-25℃处理)对新梢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低温胁迫24 h后再恢复常温(25℃)处理48 h条件下,‘福鼎大白茶’和信阳10号茶树新梢芽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新梢芽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两个品种茶树新梢芽叶GSH-PX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不同,其中‘福鼎大白茶’均呈下降趋势,信阳10号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遭受低温胁迫后,两个品种茶树新梢芽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信阳10号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总体而言,信阳10号在应对低温胁迫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2025年08期 v.57;No.40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生;刘敏;夏源谦;程乙;刘代铃;宋碧;
为给薏苡山地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试验在贵州省兴仁市薏苡主产区选择1 100、1 300、1 500 m共3个海拔高度,以兴仁小白壳(A)、文薏2号(B)、安国薏苡(C)和师宗小黑壳(D)4个不同类型薏苡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海拔对各薏苡品种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薏苡光合特性表现顺序为1 300 m>1 500 m>1 100 m, 1 300 m海拔下薏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比1 100 m海拔分别高出29.71%、41.32%、51.87%、17.65%、20.00%、4.08%和17.74%,其中薏苡的Tr及Fm受海拔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各海拔下不同品种间薏苡的光合生理特性表现顺序为A>D>B>C。(2)薏苡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干物质积累量(W_(max))、平均灌浆速率(V_a)、最大灌浆速率(V_(max))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均在1 300 m海拔下最高,比1 100 m海拔分别增加7.15%、9.09%和16.67%。1 300 m海拔下籽粒花后42 d的干物质重比1 100 m海拔多10.85%;A、D品种的灌浆特征优于其余品种。(3)薏苡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在1 300 m海拔下达到最高值,较1 100 m海拔分别增加3.90%、2.58%和49.31%且均达显著水平;4个品种中A品种产量最高,为5 832.5 kg/hm~2,显著高于C品种,增幅为79.31%。(4)相关性分析表明,薏苡产量与Pn、Ci、Tr、 Fo、Fm、Fv/Fm、Y(Ⅱ)、ETR、W_(max)、V_a、V_(max)均呈显著正相关。可见,1 300 m海拔下种植兴仁小白壳薏苡,其光合特性较强,有利于籽粒灌浆,更容易获得高产。
2025年08期 v.57;No.408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露;熊佳铭;刘玲;曾红丽;屈成;潘素君;
本试验以‘湘早籼45号’为试材,人工模拟低温(4℃)环境,以喷施蒸馏水后常温(25℃)处理(CK1)和低温(4℃)处理(CK2)为对照,研究喷施不同浓度(0.025、0.25、2.5、25 mmol/L,分别记为T1、T2、T3、T4)精氨酸溶液对不同时长低温冷害下水稻幼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害对水稻幼苗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存在显著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精氨酸处理则能够有效缓解低温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低温处理12 h, T2处理幼苗株高较CK2显著增高,增幅达6.73%,幼苗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叉数分别较CK2增加2.84%、10.06%、3.30%、4.20%;低温处理24 h, T2处理幼苗株高、茎粗较CK2均显著增高,增幅分别为15.85%、6.73%,处理36 h, T2处理幼苗地上部鲜重较CK2增加10.16%;低温处理12、24 h, T2处理幼苗叶片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较CK2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9.13%、31.74%和94.43%、29.95%;精氨酸处理使低温处理下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更明显,低温处理24 h, T2处理叶片超氧化酶岐化酶(SOD)、过氧化酶(POD)活性较CK2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29.69%、30.53%。综上可知,喷施0.25 mmol/L精氨酸溶液可有效缓解低温冷害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活性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幼苗期抗寒能力。
2025年08期 v.57;No.408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文正;王孟孟;刘巧真;阎海涛;吴照辉;郭芳阳;段卫东;
本试验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选取同一地块相同部位等级的中烟100烟叶作为研究对象,以施常规无机肥为对照,设置常规无机肥基础上分别施用花生、大豆、芝麻3种高油脂籽物150 kg/hm~2共4个处理,采用YC/T 176—2003中方法测定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豆籽物和芝麻籽物均可显著增加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得率且以大豆籽物对石油醚提取物得率的提升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20.12%。与对照相比,3个高油脂籽物处理均显著提高香气成分总量且以施用芝麻籽物的效果最为显著,均能提高新植二烯含量及其在香气总量中的占比。对鉴定出的30种共有香气成分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施用不同高油脂籽物对烤烟香气成分的影响不同,其中大豆籽物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而芝麻籽物对棕色化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好于大豆和花生籽物,花生籽物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法尼基丙酮含量及其占比。综合来看,施用大豆籽物可能会在增加香气方面更加突出,而在控制感官质量的刺激性上略显不足,而施用芝麻籽物在增加香气的同时还在改善烟气的舒适程度上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更适用于当前生产。
2025年08期 v.57;No.408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胡晓娜;郑艳;赵维;郑宾;孟维伟;王笑笑;汪江涛;刘领;焦念元;付国占;
为了探明种间根际作用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间作玉米、花生(玉米‖花生)磷吸收的影响并量化其贡献率,本试验以玉米‖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种间根系塑料板分隔(PN)、种间根系塑料板分隔+AMF(PY)、种间根系不分隔(NN)、种间根系不分隔+AMF(NY)、30μm尼龙网分隔+AMF(M_(30)Y)和0.45μm尼龙网分隔+AMF(M_(0.45)Y)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种间分隔方式及接种AMF对玉米‖花生磷吸收的影响,并量化解析种间根际作用和AMF贡献率。结果表明:间作体系处理间磷吸收量表现为NY>NN>M_(30)Y>PY>M_(0.45)Y>PN。其中,与PN相比,NN能显著增加玉米、花生及间作体系的磷吸收量,增幅分别为100.24%、38.90%和78.55%,接种AMF后的NY处理其磷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216.53%、119.60%和182.21%。进一步分析发现,种间根际作用对玉米、花生及间作体系的磷吸收量贡献率分别为47.10%、32.60%和43.57%,菌根总效应贡献率分别为52.90%、67.40%和56.43%,其中种内菌根效应贡献率分别是17.45%、13.67%和16.56%,种间菌丝网络作用贡献率分别是35.46%、53.73%和39.87%。综上,种间根际作用对玉米‖花生磷吸收量具有促进效应,接种AMF能增强这种促进效应,进一步提高间作体系磷吸收量。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花生体系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57;No.408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闫顺;曾红;陈倩;黄琳曦;张先言;杨云;汪琼;
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滇水金凤生理生化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为滇水金凤用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滇水金凤为试材,设置5个磷浓度[0.05 mmol/L (P_(0.05))、0.10 mmol/L (P_(0.10))、0.20 mmol/L (P_(0.20))、0.25 mmol/L (P_(0.25))、1.00 mmol/L(P_(1.00))]处理,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滇水金凤株高、根冠比、总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法收集滇水金凤根系分泌物,并测定收集液的pH值和电导率,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鉴定根系分泌物乙酸乙酯萃取液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滇水金凤的根冠比、根系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浓度升高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供磷浓度为0.05 mmol/L时各指标值最大,分别为1.68、8.54μg/(g·h)和35.87μg/(g·min)。滇水金凤株高、总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随磷浓度升高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供磷浓度为1.00 mmol/L时各指标值最大,分别为29.53 cm、4.56 mg/g和6.34 mg/g。不同供磷水平下滇水金凤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包括酯、芳香烃、烯烃、醌等化合物,在P_(0.25)、P_(0.20)、P_(0.05)处理下滇水金凤根系分泌物成分间差异较小,但与P_(1.00)、P_(0.10)处理下根系分泌物的成分间存在明显差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为不同处理组间显著差异性物质,当磷浓度为0.20 mmol/L时,DIBP的相对含量最高,为9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IBP相对含量与滇水金凤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植株总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供磷浓度和株高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供磷水平会改变滇水金凤根系DIBP的分泌量,进而影响滇水金凤的生长和吸磷量。
2025年08期 v.57;No.408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仰生;刘洋;蔡立平;揭琴;石颖;张震;陈明月;杜德玉;张恭;
本研究以烟薯25为试材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正常水分条件下单施化肥(T1)、正常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T2)、缺水条件下单施化肥(T3)、缺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T4),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薯根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处理甘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根尖数较正常水分处理均显著减少;T4处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根尖数较T3分别增加12.04%、16.57%、12.41%、20.90%、23.59%(P<0.05)。缺水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a含量;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单施化肥均显著增加。缺水处理甘薯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与T3相比,T4处理叶片MDA含量显著降低达24.12%,SOD、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28%、9.97%,POD活性提高6.90%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11.18%、14.03%、14.85%(P<0.05);叶片失水率在离体12、14 h时均下降3.5个百分点。缺水显著降低甘薯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和鲜薯产量;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其中,T4处理鲜薯产量较T3增加23.27%。综上可知,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缓解缺水对甘薯根系生长的影响,提高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有效延缓叶片衰老,且能使叶片维持较好的水分状况,最终提高甘薯产量。该结论可为甘薯高产栽培中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8期 v.57;No.408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乐子;王富磊;闫鼎;李沛岩;李建华;王龙飞;任天宝;
为探究烟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烤烟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本试验以中烟100为材料,设置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CK)、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配施1 500 kg·hm~(-2)(T1)、3 000 kg·hm~(-2)(T2)、4 500 kg·hm~(-2)(T3)烟秆生物炭,测定不同用量烟秆生物炭处理下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理化性质及烟株生长和烤后烟叶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烟秆生物炭能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移栽后45 d, T2处理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总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5.09%、8.64%、20.88%,且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以及香气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烤后烟叶氯含量显著降低。但烟秆生物炭过量施用会对烟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降低,且不利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香气品质。综上,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3 000 kg·hm~(-2 )烟秆生物炭处理植烟土壤的各理化指标较为协调,烤后烟叶品质及香气质量较优。
2025年08期 v.57;No.408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